肌少症是什麼?
肌肉流失警訊與 5 大預防行動,現在開始守住行動力!
小心!「 肌少症 」已經悄悄找上你!
不知不覺間,走樓梯會喘、以前提得動的東西變重了,甚至走路常常被絆到……這些都不是「 老了 」,而是肌肉正在默默流失,逐漸無法支撐你的日常生活。
無論你是意識到身體輕微變化的上班族,還是開始進入更年期、注意到肌肉流失速度愈來愈快的朋友,這篇文章將告訴你什麼是肌少症、如何發現它,以及,現在開始你可以怎麼預防肌少症發生的方法。
肌少症定義
肌少症( Sarcopenia )是指肌肉質量與力量隨年齡自然流失的一種生理現象,但若流失過多又過快,將明顯影響身體機能與日常生活品質。研究指出,人體在 30 歲後,每 10 年肌肉量平均會流失 3% ~ 8%,到了 60 歲後,流失速度可能加快至每年 1 %。這些改變累積起來,將明顯影響體力、行動力,甚至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。
怎麼評估自己有沒有肌少症? 小心肌少症的警訊!
以下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小狀況,其實可能是肌肉正在悄悄流失的徵兆。肌少症不僅影響外觀,更可能增加跌倒、骨折、住院與慢性病的風險。

1 上樓梯變得吃力,或無法提起以前的重量
過去輕鬆完成的日常動作,現在卻不自覺的變慢、分次、尋找支撐物才能完成,表示肌力明顯下降。
2 行走速度變慢,或容易被絆倒
走路越走越慢,或容易被小東西絆倒,可能是下肢肌群無力所致。
3 坐久站起來時感覺腿軟
無法從椅子一口氣站起來,或站起來之後無法馬上行走,表示下肢肌肉與核心穩定性不足。
4 體型明顯縮小、手臂腿部逐漸鬆弛
肌肉流失讓身形變得瘦弱鬆垮,不是變瘦,而是肌肉正在萎縮。
5 容易跌倒、重心不穩
平衡感變差,很容易在不平地面、轉身時跌倒,是肌力退化與反應速度下降的結果。

如何避免肌少症?5 個日常關鍵行動
肌少症並不是年長者才需要擔心的健康問題,從 30 歲開始,肌肉就會悄悄流失。但好消息是,你可以透過日常行動,有效延緩甚至逆轉這個過程。
現在就開始做這 5 件事,為自己打造強壯又穩定的體力基礎:
1 培養規律的重量訓練習慣|肌肉刺激的第一步
想保住肌肉、增強力量,絕對不能只靠走路或日常活動。
重量訓練是目前預防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,能有效刺激肌肉纖維生長、提升基礎代謝與行動力。
但對於健身新手或年長族群,自己亂練可能會姿勢錯誤、無效出力、甚至受傷。
有專業教練指導能幫你針對體能程度、身體狀況,規劃訓練內容,不只安全,更能事半功倍。
不確定怎麼開始?交給我們的專業教練!
👉 加入我們的【 免費體驗課程 】,從正確姿勢、適合強度開始,讓你開始期待踏進健身房。
2 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|肌肉修復的關鍵營養素
蛋白質是肌肉修復與生成時,最需要的關鍵營養素。隨著年齡增長,身體對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效率會下降,因此更需要刻意補充。建議每日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1.0g~1.2g,以一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,一天所需的蛋白質量為 60 ~ 72 公克。 訓練日或訓練後的一餐,更要重視蛋白質與碳水的搭配。
蛋白質來源可包含:
- 動物性:雞胸肉、雞蛋、魚、乳製品
- 植物性:豆腐、毛豆、黃豆、豆漿
- 必要時可補充優質蛋白粉,提升便利性
3 改善久坐與缺乏活動的生活型態|每天累積肌肉刺激
上班族最常見的隱形風險就是「 長時間坐著 」的狀況,長時間久坐會導致肌肉缺乏刺激,久而久之加速流失,並增加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建議每小時起身伸展或走動,如果情況允許,也可以考慮站著辦公。每天累積一點點肌肉刺激,就能有很大的影響力。
建議從簡單做起:
- 每小時起身活動 3 ~ 5 分鐘,放鬆肩頸及讓四肢活動。
- 午休時快走 10 分鐘,或散步 30 分鐘。
- 少坐電梯改走樓梯。
- 搭公車時提前一站下車,增加走路機會。
- 可搭配彈力帶、深蹲、拉筋等微訓練。
4 留意更年期荷爾蒙變化與營養平衡|肌肉訓練與飲食策略支撐
更年期後的男女都會經歷荷爾蒙變化,女性尤其因雌激素下降,肌肉合成能力大幅降低、骨質密度也同步減少,肌肉流失速度更快,更容易發生肌少症合併骨折。建議定期檢查與補充維生素D、鈣質、鐵質等。
這時除了訓練之外,也建議透過營養與醫療方式做好支持:
- 定期健康檢查:荷爾蒙、骨密度、肌肉檢查 ( 肌肉量、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 )
- 補充維生素 D、鈣質、鐵質
- 增加 Omega-3 攝取,有助抗發炎與代謝調節
- 針對更年期症狀與體能變化,規劃合適訓練與飲食策略
5 足夠睡眠與壓力管理|肌肉修復與合成的重要時間
睡眠品質好,肌肉才長得好。
肌肉的修復與合成大多發生在深層睡眠階段,如果長期睡不好、生理時鐘混亂,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,降低訓練成果,也讓身體長期處於「 分解 」大於「 合成 」的狀態。
建議從以下方向進行改善:
- 每晚固定作息時間,並盡量睡滿 7 小時
- 可透過冥想、深呼吸練習等方式減壓
- 適量運動可幫助放鬆、改善睡眠品質( 但不建議太晚運動 )
- 運動訓練後適度拉筋與補充營養,有助夜間修復